食醬油蟹易感染寄生蟲 食安中心:蟹要徹底煮熟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7/11/08 18:51

最後更新: 2017/11/08 19:40

分享:

分享:

秋天是食蟹的好時節,近年韓式醬油蟹深受香港人歡迎,但不時有市民食過醬油蟹後出現不適等徵狀,本港於2015年5月時便有6名市民進食醃製生蟹後食物中毒。

未煮熟的蟹或有肺吸蟲

食物安全中心表示,生長在不同環境的蟹可能帶有不同的病原體:

  • 淡水蟹:衞氏並殖吸蟲(又稱為肺吸蟲)
     
  • 生長在熱帶、亞熱帶和溫帶淡水和鹹淡水域的蟹:可能感染天然存在於水域的霍亂弧菌
     
  • 生長在河口和近岸水域的蟹:體內則可能有副溶血性弧菌。

進食受肺吸蟲感染的生蟹或未煮熟的蟹,肺吸蟲有機會從腸道進入肺部,引致肺吸蟲病。患者初期會出現腹瀉和腹痛,幾日後可能會發燒、胸痛、昏眩,有時會咳血。有時肺吸蟲會侵入腦部,可出現腦膜炎症狀。感染肺吸蟲後,症狀一般會在數周出現,病情可持續多年。

日前有市民於酒樓進食海鮮蒸鍋時,發現其中一隻阿拉斯加長腳蟹蟹蓋有數條黑色活蟲蠕動(下圖紅圈位置)。該飲食集團事後已即時了解事件,發言人指,已即時向供應商了解,並指蟲是海鮮常見的寄生物,對身體並無危害,會提醒前線員工徹底清洗海鮮。

進食或飲用受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可令人感染霍亂,患者的排泄物更是主要的污染途徑之一。霍亂是一種急性腸胃病,潛伏期由數小時至5天不等,症狀包括嚴重的腹瀉和嘔吐,患者可能會脫水。

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瀉、嘔吐、輕微發燒及腹痛,通常於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後一至兩天內出現,患者通常可於數天內康復。嚴重症狀並不常見,但較常出現於幼童、長者和免疫力較低的人身上。

醃製生蟹不能消滅細菌和寄生蟲

食物安全中心又指,因螃蟹生活的環境可能存在寄生蟲,故在其身上發現寄生蟲的情况並不罕見。一般來說,進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蟹會增加患上食源性疾病的風險。

以酒、醋、豉油、蒜頭、辣椒等醃製生蟹都不能消滅這些細菌和寄生蟲。只有把蟹徹底煮熟,才可避免染上這些病原體引致的疾病。呼籲市民避免進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蟹,例如上海菜、江蘇菜和浙江菜的醉蟹和韓國菜的醬油蟹。

【延伸閱讀】食醬油蟹易出事?少年食神教你揀蟹3大貼士

食醬油蟹或引發超級抗藥腸菌個案

食醬油蟹亦有可能引致感染「超級抗藥大腸桿菌」CPE。「超級抗藥大腸桿菌」CPE原名「抗碳青霉烯腸桿菌」(Carbapenamase-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),被稱為末日惡菌的「泛耐藥腸桿菌科細菌」(NDM)正是CPE之一。CPE可引致入侵性感染,如肺炎、尿道感染、傷口感染或甚至菌血症等。本港09年至14年就已有80宗NDM個案,單是2015年就已佔44宗,整體有10人死亡,一人證實死於NDM。

CPE一旦出現入侵性感染,死亡率可達50%。中、英以至本港已出現超級CPE,連最後防綫的抗生素也呈抗藥。專家指進食魚生壽司、醬油蟹,以至共用廁板都可中招,籲病人要特別小心。

【延伸閱讀】超級抗藥腸菌個案激增 食醬油蟹易中招?

食安中心呼籲,市民避免進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蟹,例如上海菜、江蘇菜和浙江菜的醉蟹和韓國菜的醬油蟹。中心亦呼籲業界須確保其產品適宜供人食用。